走进地下长城:万普隆新员工的震撼之旅
8月28日,今天是我作为万普隆新员工特别难忘的一天。早上七点半,我们全体新同事怀着好奇与期待,乘车前往位于涪陵区白涛街道的“816工程”遗址。
清晨的阳光洒在乌江畔,我们这群万普隆新员工站在一座看似普通的山体前,难以想象其中隐藏着怎样一个震撼世界的工程奇迹。
穿越时空的入口
当我们步入这个隐藏在山腹中的巨大工程时,瞬间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。原本以为只是个普通的地下洞窟,没想到里面竟然别有洞天。讲解员告诉我们,这里是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,始建于1966年,曾经是个连地图上都不存在的绝密地点。想象着当年建设者们在这里默默奉献的日日夜夜,我们不禁肃然起敬。
感受工程的宏伟
在101工号仪表室,我看到1034块保存完好的自动电位差计整齐排列,这些上海光华仪表厂生产的设备虽然历经岁月,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风貌。想象着几十年前,科技人员就是通过这些仪表监控着核反应过程。最让我震撼的是129洞内进风中心和堆工排风中心。站在这些巨大的洞室内,我抬头望不到顶,向前看不到头。导游说,这些洞室最高的有79.6米,相当于20多层楼高。难以想象,在那个没有现代化机械的年代,建设者们是如何凭双手开凿出这样宏伟的工程。
沉浸式的历史体验
下午,我们观看了《洞见816》沉浸式演出。当灯光暗下,我们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火热的建设年代。演出通过一位国防工程师李江川的女儿寻找父亲在816奋斗的故事为切入点,向我们展现了工程兵54师官兵和科技人员18年的奋斗历程。“上不告父母,下不告妻儿,保密终生”。看到建设者们冒着生命危险施工,甚至有人为此献出生命,我们都被这段历史深深打动,现场弥漫着肃穆而感动的氛围。
感悟与思考
参观结束后,我们互相分享着彼此的感触。有同事谈到,站在这些宏伟的洞室中,仿佛能听见当年建设者们辛勤工作的声音,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这段令人敬佩的历史,而我们这代人更应当珍惜现有的条件,在工作中发扬这种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。还有同事表示,最令人动容的是建设者们无私的奉献精神。他们隐姓埋名,在这深山中一待就是十数年,甚至有人将生命永远留在了这里。这种敬业和牺牲精神,值得我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时刻铭记和学习。
作为万普隆的新员工,这次参观让我深刻理解了什么叫做“艰苦创业、无私奉献、团结协作、勇于创新”的三线精神。这些天我们一直在接受培训,学习专业技能,但今天的参观给了我们更深层次的精神洗礼。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历史,更让我们找到了精神的根和魂。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,这段经历将继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,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我们深刻认识到,真正的专业素养不仅是技术上的精湛,更是精神上的坚守。我们决心将“816精神”融入在万普隆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:在团队协作中多一份担当,在技术创新中多一份执着,在服务客户中多一份用心。这种精神的传承,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,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,也让我们在职业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、更有意义。
相信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,必将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注入持久动力,推动我们在各自岗位上创造不凡业绩,共同书写万普隆发展的新篇章。